Maslow’s Hierarchy of needs告诉我们说人只有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,人才会往上的寻求更高层次的——心里层面上的需求。然而在鸿鸿制作的《台北波西尼亚》记录片中当我看到非洲的土著在欢欣的跳着舞蹈时,他们原始的愉悦告诉我,原来我老早忘记了以前读过的关于“原始舞蹈的起源”的资料的阐述——艺术中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需要,不是生理之欲满足后才能拥有的“奢侈品”。舞蹈、表演和歌唱是人感情沟通的极致表现,是自然的需求。在座谈会中我很喜欢鸿鸿说的一句话:“肚子饿了要吃东西,阅读就是这种自然需求。”阅读就是我们追求精神满足的不二渠道,人若失去了这种本能是可悲的。阅读和创造甚至可说含有了自我的救赎味道。我们总尝试在庸俗而机械化的生活中寻找到某种意义、尝试深化动机背后的意义、升华情感、自我完善等各个形而上的活动就是自我的救赎,把我们从机械式的轮回中解救出来。
中文系的人就是畅泳在这片汪洋书海内的孩子,永不愿靠岸。
5 条评论:
中文系的人就是畅泳在这片汪洋书海内的孩子,永不愿靠岸。
我喜欢这句。
但有時還是應該到岸邊
甚至上岸看看更廣闊的世界的
老師說得極是。不然會虛脫淹死的。
在没有看到更广阔,更光彩、更灿烂的世界而虚脱淹死
那是在是太不值得了啦
世界是美丽灿烂的!!!是多姿多彩的!!!!
大家对我的无言乱语倒是挺认真的,谢谢。^_^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