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這些唸中文系的,大都寫得一手好文章,要不然就是寫得一手好詩。你可能有過投稿經驗,可能還是投稿園地的常客。如果真那樣,我認為你非常幸福。
辦事處常有家長帶著孩子來領取稿費,雖然只有幾塊錢,但是這對他們來說是種鼓勵。雖然本人的作文也曾受到老師開口表揚,還拿過校內作文比賽獎項,但這領取稿費的喜悅,本人從沒有體會過。
說說投稿經歷。
小時候家裡看的是光華日報。相信許多人和我有一樣的記憶,該報有一塊投稿園地叫《小作家》。剛上小學後的我,開始懂得翻看《小作家》之後,真羡慕人家的作文可以刊登在報紙上。加上在學校寫作文總是可以得到不錯的分數,在母親的鼓勵之下,我決定投稿。
作文名為《我最難忘的一天》。
現在想起來覺得好笑。《我最難忘的一天》內容全屬虛構吹牛,是母親在翻看了其他《我最難忘的一天》後,建議我這樣寫那樣寫的。內容大部分忘記了,只記得是與家人過了很熱鬧的有舞龍舞獅的一天,非常開心難忘之類。
很認真地一修再改之後(當然又是在媽媽的指點之下),非常莊重地折好放進信封、寫上地址、貼上郵票,那篇令我們很滿意的《我最難忘的一天》被寄出去了。
滿懷希望,等啊等。
等了一個多月仍沒有刊出來。心想大概是投稿的人太多所以比較慢吧?繼續等。
直到不知過了多久,終於接受事實,我的第一次投稿,就這樣被投籃了。
那時心裡應該有小小的失望,也不知為何此後我就再也沒有投過稿了。直到中學畢業後才有投稿也登了出來,但有沒有稿費都忘了,已無法得享那種喜悅。
剛當上記者時,母親對於我的名字出現在報上總是表現得很高興。雖然對於一個記者來說這再平常不過,但母親大概覺得女兒寫的東西登在報上還附上大名,她的臉上也沾有光彩。
由此我想到,當年我第一次投稿即被投籃,母親心裡一定也感到失望。畢竟,那是她“監督”之下的作品呢!
5 条评论:
我現在還保留著小時候投稿的剪報。是我媽媽的杰作,哈哈。
哈!我投稿的简报也都留着。不过不是小时候的事,是长大了的。有些也没收齐全。不过现在已经停止很久了。小时候投稿最多的要数《中学生》月刊,但是最后都没保留下来。写了什么刊登了什么都忘了咯!
我第一次投的稿,是刊登在《少年》,但奖品却没拿到。。。
少年是我小學時最喜歡看的。初初是少年周報,後來變成少年周刊,再後來~~不懂現在還有嗎?不過少年周報是最好看的,沒有其他刊物能取代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。
少年是我升上中學開始看的,看到畢業后還偶爾買幾期來看,后來想到若持續看下去,會不會有一天被整堆少年壓死我?
发表评论